*入圍隊伍排名不分先後
小學組
參賽學校 | 組員名單 | |
---|---|---|
保良局金銀業貿易場張凝文學校 | Mideena | |
九龍城浸信會禧年小學 | 杜宇晴 | |
大埔舊墟公立學校(寶湖道) | 蘇穎萱 | 蘇以齊 |
仁愛堂田家炳小學 | 陳詩涵 | |
仁愛堂田家炳小學 | 余璴妘 | |
仁愛堂田家炳小學 | 李伊悠 | |
仁愛堂田家炳小學 | 李欣澄 | |
仁愛堂田家炳小學 | 鄧超培 | |
仁愛堂田家炳小學 | 秦傲晴 | |
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分校 | 蕭宇婷 | |
油蔴地天主教小學(海泓道) | 陳樂怡 | |
保良局金銀業貿易場張凝文學校 | Amia | |
保良局金銀業貿易場張凝文學校 | Tanusha | |
香港培道小學 | 陳澔頤 | |
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| 朱海儁 | |
救世軍林拔中紀念學校 | 洪淑茵 | |
救世軍林拔中紀念學校 | 葉梓揚 | |
港大同學會小學 | 錢梓沛 | |
港大同學會小學 | 黃紫芊 | |
華德學校 | 陳日森 | |
順德聯誼總會伍冕端小學 | 李峖緹 | |
順德聯誼總會伍冕端小學 | 何樂兒 | |
順德聯誼總會伍冕端小學 | 陳艾希 | |
順德聯誼總會伍冕端小學 | 陳煒樂 | |
順德聯誼總會伍冕端小學 | 何凱蕎 | |
慈航學校 | 郭同欣 | |
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 | 吳晞言 | 杜宜浛 |
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 | 鄭曦喬 | |
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 | 李昊鳴 | |
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 | 關凱瑜 | |
聖公會呂明才紀念小學 | 鍾鼎銘 | |
聖公會呂明才紀念小學 | 陳果 | |
聖公會呂明才紀念小學 | 關懿行 | |
聖公會呂明才紀念小學 | 李子彤 | |
聖公會聖多馬小學 | 楊詩琪 | 楊詩煥 |
聖公會聖多馬小學 | 楊天情 | |
聖公會聖紀文小學 | 湯雅喬 | |
聖公會聖紀文小學 | 王梓潼 | |
聖保祿學校(小學部) | 黎蔚澄 | |
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 | 宋勤中 | |
嘉諾撒聖家學校(九龍塘) | 杜芊慧 |
初中組
參賽學校 | 組員名單 | |
---|---|---|
聖保祿學校(中學部) | 許子瑜 | |
九龍真光中學 | 黃卓瑜 | 郭曦淳 |
民生書院 | 文采翹 | |
田家炳中學 | 郭沛珊 | |
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| 譚考琳 | |
拔萃女書院 | 陳明妡 | 陳澄怡 |
拔萃女書院 | 黃暄喬 | |
拔萃女書院 | 梁雅欣 | 潘一心 |
東華三院黃芴南中學 | 王瀅 | 符景堯 |
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| 林旭添 | |
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| 宋帕堯 | |
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| 李駿軒 | |
青年會書院 | 杜煒晴 | |
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 | 邱子欣 | 周樂妍 |
保良局羅傑承(一九八三)中學 | 李施晴 | |
保良局羅傑承(一九八三)中學 | 林洛彤 | |
保良局羅傑承(一九八三)中學 | 劉心平 | |
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| 韓佳琦 | |
香港真光中學 | 何昀螢 | 梁漫喬 |
香港培道中學 | 陳欣璐 | |
香港培道中學 | 龍巧瑜 | |
張沛松紀念中學 | 梁芷晴 | |
聖保祿學校(中學部) | 梁思齊 | |
聖保祿學校(中學部) | 許安翹 | |
聖保祿學校(中學部) | 曾演楠 | |
聖保祿學校(中學部) | 鄭敏 | |
聖保祿學校(中學部) | 唐子慧 | |
聖保祿學校(中學部) | 胡馨之 | |
聖保祿學校(中學部) | 許雅婷 | |
聖保祿學校(中學部) | 布朗熒 | |
聖保祿學校(中學部) | 李紫晴 | |
聖保祿學校(中學部) | 郭詠翹 | |
聖保祿學校(中學部) | 莫子薈 | |
聖保祿學校(中學部) | 歐樂怡 | |
聖保祿學校(中學部) | 梁愷允 | |
聖保祿學校(中學部) | 徐念恩 | |
聖保祿學校(中學部) | 莫以洛 | |
聖保祿學校(中學部) | 徐子惠 | |
聖保祿學校(中學部) | 成娉婷 | |
聖保祿學校(中學部) | 方芊晴 | |
聖若瑟書院 | 姚柏希 | |
德望學校 | 李穎姸 | |
德望學校 | 陳欣廷 |
高中組
參賽學校 | 組員名單 | |
---|---|---|
文理書院 (九龍) | 譚文慧 | 黃梓琪 |
中華基督教會扶輪中學 | 葉潔芯 | |
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 | 楊民逸 | |
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 | 鄧智元 | |
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 | 王凱盈 | |
文理書院 (九龍) | 許政昕 | |
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(協和) | 楊琴 | |
佛教大雄中學 | 楊舜傑 | |
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 | 陳家琳 | |
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 | 嚴紫柵 | |
李求恩紀念中學 | 鄭心瑩 | |
李求恩紀念中學 | 丘嘉儀 | |
東華三院馬振玉紀念中學 | 鄧潔心 | |
青松侯寶垣中學 | 丁美恩 | |
保良局何蔭棠中學 | 古珮詩 | |
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| 房希雅 | |
英華書院 | 謝日曦 | |
香港真光書院 | 王儷凝 | 彭嘉裕 |
香港培道中學 | 莫凱晴 | |
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一中學 | 林芷如 | |
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一中學 | 張嘉妍 | |
浸信會永隆中學 | 張韻芊 | |
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中學 | 陸華坪 | |
培僑中學 | 謝沛霖 | |
崇真書院 | 李鎧呈 | 趙芷晴 |
張沛松紀念中學 | 李樂鈞 | |
救恩書院 | 王熙童 | |
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 | 李冰堯 | |
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 | 張詩穎 | |
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 | 梁鎧澄 | |
新會商會中學 | 曾靖雯 | |
新會商會中學 | 鄧可柔 | |
聖公會鄧肇堅中學 | 潘梓馨 | |
聖安當女書院 | 周柏蕎 | 黃雪琪 |
寧波公學 | 張韻蕎 | 陳世傑 |
寧波公學 | 梁思琪 | |
廖寶珊紀念書院 | 李佳欣 | |
廖寶珊紀念書院 | 李果恒 | |
廖寶珊紀念書院 | 趙家毅 | |
廖寶珊紀念書院 | 陳銘恩 | |
鳳溪廖萬石堂中學 | 林蔚 | |
德望學校 | 曹漪宁 | 程烨鑫 |
德望學校 | 何梓泠 | |
德望學校 | 葉依睿 | |
德望學校 | 崔亦彤 | |
德望學校 | 蔡嘉盈 | 王熒樂 |
德望學校 | 郭俙彤 | |
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 | 連嘉儀 | |
寶血女子中學 | 黃美晴 |
鼓勵學生以資訊科技結合中國歷史及價值觀教育,設計活潑、具創意的電子賀卡,以不同的歷史人物或故事傳遞積極、正面的態度及價值觀;
透過活動提高學生學習中國歷史及中華文化的興趣,並培養其自主學習和電子學習的能力。
1. 小學組 (全港小學生)
2. 初中組 (全港初中學生)
3. 高中組 (全港高中學生)
1. 切合比賽主題及史實 |
20% |
2. 表達技巧 |
20% |
3. 創意程度 |
20% |
4. 製作技巧 |
20% |
5. 整體可觀性 |
20% |
小學組 |
初中組 |
高中組 |
|
冠軍 |
$2500獎學金/書劵、獎盃及證書 |
$2500獎學金/書劵、獎盃及證書 |
$2500獎學金/書劵、獎盃及證書 |
亞軍 |
$1500獎學金/書劵、獎盃及證書 |
$1500獎學金/書劵、獎盃及證書 |
$1500獎學金/書劵、獎盃及證書 |
季軍 |
$1000獎學金/書劵、獎盃及證書 |
$1000獎學金/書劵、獎盃及證書 |
$1000獎學金/書劵、獎盃及證書 |
優異 |
獎盃及證書 |
獎盃及證書 |
獎盃及證書 |
傑出作品獎 |
證書 |
證書 |
證書 |
最積極參與學校大獎 |
獎盃及證書 |
獎盃及證書 |
獎盃及證書 |
作品須於網上遞交。
作品必須為原創及自行繪畫,並且從未發表或參加任何比賽。
參賽隊伍必須確保擁有作品圖像內容的知識產權。如有任何獲授權採用之畫像,必須於參賽作品中註明。任何形式的抄襲將會被取消比賽資格。參賽作品因並非原創而抵觸任何有關知識產權法例或引起任何索償,將由有關參賽者負責,主辦單位一概不負任何責任。
參賽學校須確保其參賽作品必須忠於史實、對歷史人物保持尊重態度;作品亦不會含有粗言穢語、暴力、影射、戲謔、誹謗成份,不得違反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,否則會被取消資格。
各中學或小學的參賽隊伍數目不限,學生可以個人或小組(最多二人)參與比賽。
參賽隊伍須從以下建議的「節日」或「慶祝活動」主題中選取一項,並配以中國歷史人物 及/或 中國歷史故事及十二種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中其一項,設計一張電子賀卡。
電子賀卡須由圖畫及文字(建議的「節日」或「慶祝活動」、價值觀及/或相配合的鼓勵或祝賀字句)組合而成,文字應為中文。
參賽者需同時提交不多於300字(標點符號計算在內)的作品簡介,闡述設計概念。
各組別建議的「節日」或「慶祝活動」如下:
小學組:春節、清明節、重陽節、生日、畢業
初中組:母親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、添丁、婚嫁
高中組:父親節、元宵節、冬至、除夕、國慶
十二種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:「堅毅」、「尊重他人」、「責任感」、「國民身份認同」、「承擔精神」、「誠信」、「仁愛」、「守法」、「同理心」、「勤勞」「團結」和「孝親」。
參賽作品可採用任何電子繪畫工具製作,例如:電腦軟件或流動應用程式等。本比賽不接受任何透過人工智能生成式技術產生之合成畫作。
每幅電子賀卡須為橫幅,解析度不少於1920 x 1080像素,並使用JPEG或PNG格式。得獎者將被要求提供參賽作品的原始檔。
所有得獎作品之版權均為主辦單位所有,主辦機構有權使用、修改、發放作品,以作教育及非牟利用途。
主辦單位保留一切參賽資格及比賽結果的最終決定權。
教育局將會甄選入圍作品,製作成中國歷史科多媒體教學資源。
教育局擁有重新命名成及修改參賽作品的權利;並保留使用得獎作品於任何非牟利的媒體展覽、出版書刊及宣傳的一切權利,而無需繳付任何專利權費用(或任何利益)予得獎者或參賽者。
製作教學 請點擊下方影片觀看。 |
比賽報名 截止遞交作品日期:2025年1月17日 (需Gmail帳號登入才能上傳檔案) |
頒獎禮 2025年4月29日 |